巧用“加减法”,重构课程体系
——菠菜论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在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同专业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课程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如内容庞杂,结构零散,课程之间的衔接也不够紧密,特别是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较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较小,特色并不明显。于是,我们决定重构课程体系。
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具体成2到3个岗位或岗位群;其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就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同时,以教务科、教研室为主,其它科室配合,进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监督。
一、重构课程体系(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一)传统课程体系的问题与不足
1.公共基础课采用通用教材就是个缺陷。传统课程体系中,不管什么专业,公共基础课都选用同一种教材,代课教师都是按照课程内容要求去讲课,不管所讲内容对本专业有没有用,只要按期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加上课程有些章节偏难,有些章节对本专业学习“无用”,学生听不懂或不爱学,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2.专业课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基本上是分开上的,如果是同一个老师讲解,情况能稍好一点,不是同一个老师代课,基本上是各讲各的课,各唱各的调,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3. 传统课程体系反映在人才培养上,面面俱到,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体现在课程上内容多而杂,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成长。
4.学生第三年带薪实习完全脱离学校管理,使得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探究和分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扬长避短,调整了课程结构,减少了课目数量,压缩了公共基础课的课时,突出了实践环节和专业应用型的特点。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 程 |
考核学期 分配 |
课内学时 分配 |
学年学期课时分配(周数) |
|||||||||
|
|
内 容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考查 |
考核 |
理论 |
实习、实验 |
合计 |
一(18) |
二 (18) |
三(18) |
四(18) |
五 |
六 |
||||
公共基础课 |
1 |
基础知识一 |
1~3 |
|
206 |
72 |
288 |
10 |
4 |
4 |
|
|
|
|
2 |
基础知识二 |
1 |
|
108 |
36 |
144 |
8 |
|
|
|
|
|
||
3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1 |
18 |
54 |
72 |
4 |
|
|
|
|
|
||
4 |
体育 |
|
1~4 |
16 |
128 |
144 |
2 |
2 |
2 |
2 |
|
|
||
5 |
音乐 |
1 |
|
|
36 |
36 |
1 |
|
|
|
|
|
||
专业基础课 |
6 |
机械知识(一) |
1~2 |
|
108 |
72 |
180 |
6 |
4 |
|
|
|
|
|
7 |
机械知识(二) |
1~2 |
|
72 |
72 |
144 |
|
4 |
4 |
|
|
|
||
专业核心课 |
8 |
数控车削编程 与加工 |
2 |
72 |
288 |
360 |
|
20 |
|
|
|
|
||
9 |
数控铣/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 |
3 |
72 |
324 |
396 |
|
|
22 |
|
|
|
|||
专业特色课 |
10 |
线切割编程与加工 |
4 |
|
36 |
72 |
108 |
|
|
|
6 |
|
|
|
11 |
数控机床检修与保养 |
4 |
|
36 |
72 |
108 |
|
|
|
6 |
|
|
||
就业教育课 |
12 |
普通话 |
1 |
|
|
36 |
|
2 |
|
|
|
|
|
|
13 |
职业生涯规划 |
4 |
|
16 |
48 |
64 |
|
|
|
8 |
|
|
||
14 |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
4 |
|
16 |
48 |
64 |
|
|
|
8 |
|
|
||
合计 |
|
|
|
776 |
1354 |
2130 |
33 |
34 |
32 |
30 |
|
|
||
顶岗实习 |
|
|
|
|
|
|
|
|
|
一学年 |
||||
基础知识一:政经、法律、德育、语文、写作、英语 基础知识二:数学、物理 机械知识(一):机械制图、AutoCAD 机械知识(二)金属工艺、机械基础、公差、工艺 |
(1)调整了传统课程体系结构。新的课程体系中,按照递进式设计了六个课程模块,使结构更合理、更科学,特色更鲜明,培养方向更加明确。
①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以德育、政治与经济、法律、语文(应用文写作)、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音乐等课程构成,用一到两学期的时间,分阶段、分课目进行教学。
②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以机械制图与CAD、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等课程构成,可单独教学,也可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
③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把《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等作为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运用和操作。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综合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④专业特色课程模块。
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另一技之长。开设线切割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检修与保养等课程,拓展学生学习数控专业的视野。
⑤就业教育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普通话等课程,提高就业竞争力。
⑥顶岗实习模块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角色转变。编写顶岗实习计划,完成顶岗实习作业。
(2) 减少了科目数量。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传统课程体系中开设25门课,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把有些科目进行了合并,减少到14门课。
(3)减少了公共基础课课时。将传统课程体系中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无关的内容去掉,有些内容不再讲解,压缩了理论教学的课时,加大了实训教学课时,使实训教学课时占到整个教学课时总数的三分之二。
(4)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增加了课时总数。新的课程体系中,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载体”教学模式。每门课程均在350个学时以上。
(5)增加了专业特色课程。这部分内容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从师资、设备等方面出发,拓展学生视野。
(6)增加了就业教育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7)把顶岗实习环节纳入课程体系。学生顶岗实习中,通过带队老师的管理和考核,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第一学年,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要求,去粗取精,语文、英语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主,数学、物理所讲内容与数控专业结合,重点知识(如数学中的三角,几何部分,物理中的力学部分)多讲,非重点知识少讲或不讲。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时,把专业基础课全部渗透到实践教学当中,不限课时,不拘泥于内容,用到那些知识,讲解那些内容只需要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
第二、三学期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数控专业两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课程开设之前,教研组就制定了两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课程教学采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对接。一门课程将由2至3人来完成,其做法是由一名教师主讲专业核心课程,另外一至二名老师做助教,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要求,讲解专业基础课,以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
专业核心课程按照项目教学法设计成若干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开始时,先由助教讲述任务的内容、重点、步骤等,然后教学生手工制图、计算机绘图(主要是零件图),接着主讲教学生编程,讲解加工工艺,进行计算机仿真,最后在机床上实际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任务结束,学生要写实训报告,认真总结实习过程,认真进行反思,指导教师要对每一份实训报告进行批阅并打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统一讲解,直到学生对这一教学任务掌握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
2011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招生四个班。第二学期,一、二班双班轮换实训数控车工,三、四班轮班实训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第三学期,一、二班双班轮换实训数控铣工、加工中心,三、四班轮班实训数控车工。
第四学期开设专业特色课、就业教育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体现学校的专业办学特色,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满要写实习总结,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签字,写评语,然后交学校存档。
(四)教学评价体系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制定了《教学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从考核目的、考核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方法、考核的要求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分为成绩考核和操行考核。成绩考核由教务科和代课教师负责,操行考核由学生科和班主任负责。
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就业教育课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由代课教师评分,平时占30%,期中占30%,期末占40%。考查课以平时上课情况为主由代课教师评分,必要时可开卷考试。
2.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分理论和技能考核。每一门课程结束时,要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同时参考平时表现和实训报告成绩。由代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平时和实训报告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30%,技能操作占40%。
3.学生操行考核实行综合评价。
主要是学生科、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从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行为规范、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一学期由班主任写出书面操行评语并计操行分。
学生考核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4.教学效果
2011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招生253名学生,到第四学期,流失7 名,余246名。学生入学后,便按照示范校建设项目要求,实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两年的教学,所有学生文化课、品德操行成绩合格,有233名同学考取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中级工证,其余13名暂定为初级工。从今年五月份开始,除15名同学选择自主就业或继续上学深造外,231名学生陆续顶岗实习。其中,18名同学被解放军2765厂(兰州)录用,104名同学被上海大众公司录用,58名同学被酒泉钢铁公司机修厂录用,51名同学分别被天津三星、江苏安靠公司录用。
(五)体会与思考
实施新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学习的问题,由于课程数量相对减少,单纯的理论教学内容已相对减少,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更感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学生的学习更具“功利性”,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只要学会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毕业后就能完全找到工作岗位;第三,由于调用“双师型”教师,专业课在车间进行,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不利的是,新的课程体系对学校的实训设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